菏泽市法治民生实事系列报道⑨ | 以“四源四进”机制为抓手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
菏泽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主动抓好政源、警源、诉源、访源等渠道中反映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,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进行业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网格,形成以“一盘棋”抓“四源四进”的强大合力,逐步完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。建立了统一的“一站式”线上线下工作平台,构建横向联通各职能部门,纵向贯通市、县、乡三级的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服务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,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、多元化解、实质化解,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成效显著。
一、突出党建引领,从政治高度推进“四源四进”工作
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制发《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全面推进“四源四进”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各县区成立由党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“四源四进”工作领导小组,热线机构、法院、公安、交警、信访等部门多方联动落实主管责任,各镇街成立“四源四进”工作站,各村(社区)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建立了条块结合、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,形成了“一盘棋”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工作体系。
二、突出跟踪办理,推动“政源”类纠纷高效办结
建立“12345”热线沟通联络机制,强化各职能部门职责,共同推进“政源”类矛盾纠纷的跟踪化解。明确矛盾纠纷类别,形成矛盾纠纷目录,受理中心将热线问题推送行业部门或县区热线工作机构,开展首次调解。接到推送后,县区矛盾调解中心召集相关行业部门、专业性调解组织、乡镇(街道)综治中心、“四源四进”工作站、有关基层党组织,组织力量靠上抓攻坚。今年以来,全市矛调中心共化解“政源”类矛盾纠纷1400余件,有效遏制了矛盾纠纷上行。
三、注重分级处置,推动“警源”类纠纷共同化解
对于“警源”类纠纷,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性质,分级处置,联合化解。一是组织社区民警、辅警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。今年有效化解3000余起发生在村(社区)、单位的“萌芽式”矛盾纠纷。二是联合化解。市县公安机关将110接处警反映的矛盾纠纷,先行推送辖区派出所,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进行调解。对一时难以化解的,及时推送县乡两级矛调中心共同跟进化解。今年上半年,各级矛调中心共化解“警源”类矛盾纠纷1500余件,积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四、做好案件分流,推动“诉源”类纠纷联动调处
对于“诉源”类纠纷,坚持分类推进、全流程调解,将调解理念贯穿于法院办理案件的全过程。一是抓好源头预防。市县法院通过法官联系村(社区)、搭建“e菏法庭”、制发司法建议等工作,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向基层延伸。二是开展立案咨询调解。县区法院对咨询立案符合调解条件的,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至乡镇(街道)“四源四进”工作站,由村(社区)支部书记牵头,落实基层调解。三是组织诉前调解。对符合诉前调解条件的,县区法院逐一建立台账,分类分流推送行业部门、乡镇(街道)、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,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行业调解工作优势将矛盾化解在当地、化解在领域之内。四是坚持庭审和解。市县法院建立“法官+调解员”一对一结对机制,综合运用思想疏导、政策解读等措施,推动当事人和解,促成案结事了。今年以来,各级共调解成功法院推送案件1万余件。
五、抓牢分类化解,促进“访源”类纠纷统筹解决
对于“访源”类纠纷,坚持工作前移、力量下沉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。一是抓好基层排查化解。依托网格化管理,组织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、网格员等基层力量,重点围绕家庭婚恋、邻里纠纷及生产生活纠纷开展全面排查,今年上半年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6000余件。二是推进“一站式”综合化解。依托乡镇(街道)“四源四进”工作站、县区矛调中心,围绕基层网格未化解的矛盾纠纷、隐患或上级交办的“访源”类纠纷,协调多部门、多主体联合落实调解工作。三是大力推进积案化解。对到省进京访、重复访、一年以上未化解信访积案,进行全面梳理、挂图作战、逐案销号,推动案件有效化解。今年以来,通过“四源四进”工作机制,压实各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,联合排查化解信访积案350余件。